急性胃肠炎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本病常见于夏秋季,其发生多由于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馊、秽浊不洁的食品。
急性胃肠炎(acute gastroenteritis)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本病常见于夏秋季,其发生多由于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馊、秽浊不洁的食品。
病因一、细菌和毒素的感染
常以沙门菌属和嗜盐菌(副溶血弧菌)感染最常见,毒素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病毒亦可见到。常有集体发病或家庭多发的情况。如吃了被污染的家禽、家畜的肉、鱼;或吃了嗜盐菌生长的蟹、螺等海产品及吃了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了的剩菜、剩饭等而诱发本病。
二、物理化学因素
进食生冷食物或某些药物如水杨酸盐类、磺胺、某些抗生素等;或误服强酸、强碱及农药等均可引起本病。
临床表现急性胃肠炎引起的轻型腹泻,一般状况良好,每天大便在10次以下,为黄色或黄绿色,少量黏液或白色皂块,粪质不多,有时大便呈“蛋花汤样”。急性胃肠炎也可以引起较重的腹泻,每天大便数次至数十次。大量水样便,少量黏液,恶心呕吐,食欲低下,有时呕吐出咖啡样物。如出现低血钾,可有腹胀,有全身中毒症状;如不规则低热或高热,烦躁不安进而精神不振,意识蒙眬,甚至昏迷。
检查大便常规检查及粪便培养;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异常。
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
鉴别诊断一、寄生虫感染
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可见于钩虫、血吸虫、绦虫、囊类圆线虫所致的寄生虫病,各有其临床表现。
二、胃肠道癌肿与恶性淋巴瘤
也可有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高,但属继发性,应有癌肿与淋巴瘤的其他表现。
三、嗜酸性肉芽肿
主要发生于胃和大肠,小肠呈局限性肿块,病理组织检查为嗜酸性肉芽肿混于结缔组织基质中,过敏史少见,周围血中白细胞数及嗜酸性粒细胞常不增加。
四、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除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高外,病变不仅累及肠道,还广泛累及其他实质器官,如脑,心,肺,肾等,其病程短,预后差,常在短期内死亡。
水电解质失调、肠穿孔、败血症
治疗一、一般治疗
尽量卧床休息,病情轻者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以补充体液的丢失。如果持续呕吐或明显脱水,则需静脉补充5%~10%葡萄糖盐水及其他相关电解质。鼓励摄入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品,以防止脱水或治疗轻微的脱水。
二、对症治疗
必要时可注射止吐药、解痉药:如颠茄,1日3次。止泻药:如思密达,1日2~3次。
三、抗菌治疗
抗生素对本病的治疗作用是有争议的。对于感染性腹泻,可适当选用有针对性的抗生素。但应防止滥用。
本病及时处置,预后良好
预防严把食物卫生关是预防此病的关键。搞好饮食、饮水卫生和粪便管理,大力消灭苍蝇,是预防该病的根本措施。冰箱内的食品要生熟分开,进食前要重新烧熟烧透。
饭前便后要洗手,蔬菜瓜果生吃前要消毒,外出度假要选择干净卫生的饭店等都是应注意的有效预防措施
急性胃肠炎这一诊断一般用于不明原因、具有自限性、可能由病毒所致的腹泻。以上消化道症状最突出,而腹泻可轻可重,故可表现为轻型腹泻和较重型腹泻
按病因分细菌和毒素的感染引起的和物理化学因素刺激引起的两类
评估病情判断患者一般情况,评估是否有脱水及其严重程度,是否有发热,有感染者的感染严重程度,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呕吐症状的严重程度
有中度至重度脱水者建议住院治疗,并发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肠穿孔、败血症者转诊到有处置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需警惕传染性疾病,妥善隔离治疗,及时上报法定传染病
1. 甲类传染病如霍乱
2. 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血吸虫病等属于乙类传染病
急性胃肠炎通常预后良好,具有自限性,轻度腹泻者经一般治疗2~3天症状可缓解。防治脱水,促进毒素排出体内,防治并发症
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菌治疗等
其他还可参考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轮状病毒肠炎的处置建议等内容
卧床休息
鼓励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防治脱水
1. 病情轻者口服补液盐补充体液丢失
2. 持续呕吐或明显脱水者需静脉补液
必要时使用止呕药、解痉止痛药、止泻药等
需注意感染性腹泻者不建议在毒素排空前使用止泻
急性胃肠炎患者通常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确定为感染性腹泻者可酌情选用有效抗生素
口服补液
轻者饮充足的水分如口服补液盐溶液,即使伴呕吐者也建议尽可能多饮水防治脱水
静脉补液
1. 如呕吐或腹泻持续时间较长或有严重脱水者进行静脉补液
2. 补液时遵循“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的原则
除非确定细菌感染,一般不建议常规使用抗生素
病毒感染导致的胃肠炎抗菌治疗并无效果
寄生虫感染所致胃肠炎使用抗寄生虫药物
某些病原菌(如弯曲杆菌、志贺菌、霍乱弧菌等)感染或旅行者腹泻时可使用抗生素,依据培养结果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止泻药
腹泻持续时间超过24~48小时并没有迹象表明有更严重的细菌感染,可加用止泻药,如思密达(蒙脱石散)、易蒙停(盐酸洛哌丁胺)等。通常儿童不建议使用使用止泻药
止呕药
1. 呕吐剧烈可加用止吐药,通常儿童不建议使用
2. 止呕药物有胃复安(甲氧氯普胺)
解痉止痛药
1. 急性胃肠炎患者在大量水样腹泻后多伴有腹肌痉挛,可在排除其他急腹症后使用解痉止痛药
2. 药物有颠茄片、山莨菪碱等
通常依据典型病史(病源接触史是重要的诊断特征如可能受污染的食物,不洁、未经处理或遭污染的饮用水,接触有同样病症的患者、疫情地区旅游史等)和体格检查即可确诊,无需特殊实验室检查也可诊断
常用检查有
1. 粪便检查、粪便寄生虫卵检查、粪便隐血试验
2.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等
3. 电解质常规
4. 血液、呕吐物、粪便培养
并发症
严重呕吐或腹泻可引起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低血压等,尿比重增加、严重者出现休克和肾功能衰竭,并发急性消化道出血、肠梗阻、败血症等
可选检查有
1. 尿比重
2. 肝功能
3. 肾功能
4. 血气分析
5. 二氧化碳结合力
6. 腹部超声
7. 腹部X线平片
急性阑尾炎、异位妊娠、一氧化碳中毒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在急诊中容易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细致的病史体格检查才能避免误诊,特别是腹泻开始的时间和严重程度,及与其他症状的关系
可选检查有
1. 血常规
2. 阑尾超声、阑尾CT检查
3. 妇科超声、血HCG及尿HCG妊娠试验
4. 颅脑CT
5. 内镜检查可发现胃肠道肿瘤及息肉性病变
6. 腹膜后超声或腹部CT等检查可发现淋巴瘤、胃肠道肿瘤
进食调整顺序为呕吐较重时短暂禁食水,待呕吐好转后再进食,先流质饮食再半流质饮食再到软食
早期少油脂的流质饮食如米粥、藕粉、果汁等,避免肉蛋奶及刺激性食物
宜少食多餐,每日进食4~5次,在急性胃肠炎的症状消失后2~3天可恢复正常饮食
口服糖盐水(自行配置糖盐水方法:每100ml含有5g糖及0.9g盐的温水)或口服补液盐已无口渴但尿量少仍有存在脱水的可能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注意餐具卫生,生熟食分开放置
注意饮食卫生,不食不洁净的瓜果
避免进食刺激性饮食,如冷食、辣食,不酗酒和暴饮暴食
有应激状态、饮酒、不洁食物史、应用特殊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等诱因
临床症状急性起病,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
无明显发热、畏寒、寒战等菌血症表现
胃镜、结肠镜可见胃、结直肠黏膜充血、水肿、渗出、糜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