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均属于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病证。西医学上的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脑性瘫痪,佝偻病等,均可见到五软证候。五软以痿软无力为主症,两者既可单独出现,也常互为并见。多数患儿由先天禀赋不足所致,证情较重,预后不良;少数由后天因素引起者,若症状较轻,治疗及时,也可康复。
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均属于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病证。西医学上的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脑性瘫痪,佝偻病等,均可见到五软证候。五软以痿软无力为主症,两者既可单独出现,也常互为并见。多数患儿由先天禀赋不足所致,证情较重,预后不良;少数由后天因素引起者,若症状较轻,治疗及时,也可康复。
病因病机五软的病因主要有先天禀赋不足,亦有属后天失于调养者。
先天因素父精不足,母血气虚,禀赋不足;或母孕时患病、药物受害等不利因素遗患胎儿,以致早产、难产,生子多弱,先天精气未充,髓脑未满,脏气虚弱,筋骨肌肉失养而成。后天因素小儿生后,护理不当,或平素乳食不足,哺养失调,或体弱多病,或大病之后失于调养,以致脾胃亏损,气血虚弱,筋骨肌肉失于滋养所致。
五软的病机总为五脏不足,气血虚弱,精髓不充,导致生长发育障碍。
肾主骨,肝主筋,脾主肌肉,人能站立行走,需要筋骨肌肉协调运动。若肝肾脾不足,则筋骨肌肉失养;头项软而无力,不能抬举;手软无力下垂,不能握举;足软无力,难于行走。齿为骨之余,若肾精不足。发为血之余、肾之,苗,若肾气不充,血虚失养,可见发迟或发稀而枯。言为心声,脑为髓海,若心气不足,肾精不充,髓海不足,则见言语迟缓,智力不聪。脾开窍于口,又主肌肉,若脾气不足,则可见口软乏力,咬嚼困难;肌肉软弱,松弛无力。
1、辨脏腑头项软、手软、足软,主要在肝肾脾不足;肌肉软、口软,主要在心脾不足。
2、辨轻重五软并见,病情较重;仅见五软,病情较轻。
治疗原则五软属于弱证,以补为其治疗大法。根据证型不同,分别施以补肾养肝,健脾养心。本病一般用散剂、膏剂等中成药剂长期服用,并宜配合教育训练等法缓图进步。
分证论治1、肝肾亏损
证候:筋骨萎弱,发育迟缓,坐起、站立、行走、生齿等明显迟于正常同龄小儿,头项萎软,天柱骨倒,舌淡,苔少,脉沉细无力。
分析:肝肾不足,不能荣养筋骨,筋骨牙齿不能按期生长发育,故见头项软之症。
治法:补肾养肝。
方药:加味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山茱萸滋养肝肾,鹿茸温肾益精,五加皮强筋壮骨,山药健脾益气,茯苓、泽泻健脾渗湿,丹皮凉血活血,麝香活血开窍。
齿迟者,加紫河车、何首乌、龙骨、牡蛎补肾生齿;立迟、行迟者,加牛膝、杜仲、桑寄生补肾强筋壮骨;头项软者,加枸杞子、菟丝子;巴戟天补养肝肾。
2、心脾两虚
证候:语言迟钝,精神呆滞,智力低下,头发生长迟缓,发稀萎黄,四肢萎软,肌肉松弛,口角流涎,咀嚼吮吸无力,或见弄舌,纳食欠佳,大便多秘结,舌淡苔少,脉细。
分析:心主神明,言为心声,心气虚弱,故语言迟钝,精神呆滞,智力低下。心主血,脾生血,发为血之余,心脾两虚,血不荣发,故发迟难长,发稀萎黄。脾主四肢肌肉,开窍于口,摄取精微化生气血,脾虚生化乏源,气血不荣脏腑肌肤,故见四肢萎软,手足失用,肌肉松弛无力,口流清涎,咀嚼吮吸无力,纳食欠佳,大便多秘结。弄舌乃智力不聪之征,舌淡苔少,脉细,为心脾两亏,气血虚弱之象。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方药:调元散加减。常用药:人参、黄芪、白术、山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当归、熟地、白芍、川芎补血养心,石菖蒲开窍益智。
语迟失聪加远志、郁金化痰解郁开窍;发迟难长加何首乌、肉苁蓉养血益肾生发;四肢萎软加桂枝温通经络;口角流涎加益智仁温脾益肾固摄;纳食不佳加砂仁、鸡内金醒脾助运。
其他疗法一、中成药剂
1.杞菊地黄丸每服2-4g,1日3次。用于肝肾阴亏证。
2.金匮肾气丸每服2—4g,1日3次。用于肾气不足证。
3.十全大补丸每服2—4g,1日3次。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者。
二、针灸疗法
1.灸法灸足踝各3壮,每日1次。用于肝肾亏损证。灸心俞、脾俞,各3壮,每日1次。用于心脾两虚证。
2.耳针取心、肾、肝、脾、皮质下、脑干,隔日1次。用于五软。
1、大力宣传优生优育知识,禁止近亲结婚。婚前进行健康检查,以避免发生遗传性疾病。
2、孕妇注意养胎、护胎,加强营养,按期检查,不滥服药物。
3、婴儿应合理喂养,注意防治各种急、慢性疾病。
护理1、重视功能锻炼,加强智力训练教育。
2、加强营养,科学调养。
3、用推拿法按摩萎软肢体,防止肌肉萎缩。
1、小儿2-3岁还不能站立、行走为立迟、行迟;初生无发或少发,随年龄增长头发仍稀疏难长为发迟;牙齿届时未出或出之甚少为齿迟;1-2岁还不会说话为语迟。
2、小儿周岁前后头项软弱下垂为头项软;咀嚼无力,时流清涎为口软;手臂不能握举为手软;2-3岁还不能站立、行走为足软;皮宽肌肉松软无力为肌肉软。
3、五软之症不一定悉具,但见一、二症者可分别做出诊断。还应根据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早期发现生长发育迟缓的变化。
4、可有母亲孕期患病用药不当史;产伤、窒息、早产史;养育不当史;或有家族史,父母为近亲结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