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如血吸虫等引起臌胀称“虫臌”又称“蛊胀”,或简称“蛊”。
寄生虫如血吸虫等引起臌胀称“虫臌”又称“蛊胀”,或简称“蛊”。
症状临床以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证多见,初起时腹部胀满,胁下有痞块,以后腹水逐渐增加时,面色苍白或萎黄或晦黑,肌肉消瘦,食量减少,倦怠无力。现代医学的肝硬化、腹腔内肿瘤、结核性腹膜炎等形成腹水,出现类似鼓胀的证候。
病因虫毒结聚于内,肝脾受伤,脉络瘀寒,升降失常,清浊相混所致。
1、酒食不节
嗜酒过度,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湿浊内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壅阻气机,脾土壅滞则肝失条达,气滞血瘀,水湿内停,气血交阻而成鼓胀。
2、情志不遂
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气机不利,则血行不畅,气滞血瘀。肝气横逆犯脾,脾不健运,以致水湿内停,水湿气血蕴结,日久累及肾脏,开阖不利,而成鼓胀。
3、血吸虫感染
血吸虫感染晚期内伤肝脾,脉络瘀阻,气机不畅,升降失常,气血水瘀积腹中,而成鼓胀。
4、黄疸、积聚失治
日久湿热伤脾,水湿内停,肝失条达,气血凝滞,脉络瘀阻,终至肝脾肾三脏俱病而成鼓胀。
鉴别虫毒结聚于内,肝脾受伤,脉络瘀寒,升降失常,清浊相混所致。
1、酒食不节
嗜酒过度,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湿浊内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壅阻气机,脾土壅滞则肝失条达,气滞血瘀,水湿内停,气血交阻而成鼓胀。
2、情志不遂
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气机不利,则血行不畅,气滞血瘀。肝气横逆犯脾,脾不健运,以致水湿内停,水湿气血蕴结,日久累及肾脏,开阖不利,而成鼓胀。
3、血吸虫感染
血吸虫感染晚期内伤肝脾,脉络瘀阻,气机不畅,升降失常,气血水瘀积腹中,而成鼓胀。
4、黄疸、积聚失治
日久湿热伤脾,水湿内停,肝失条达,气血凝滞,脉络瘀阻,终至肝脾肾三脏俱病而成鼓胀。
一、气滞湿阻
1、主症:腹部胀满,胀而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纳少,嗳气,食后胀甚,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弦。
2、治法:疏肝理气,行湿消满。
二、寒湿困脾
1、主症: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甚者颜面及下肢浮肿。脘腹痞胀,得热稍舒,怯寒懒动,精神困倦,尿少便溏。苔白腻,脉缓。
2、治法:温阳散寒,健脾利水。
三、湿热蕴结
1、主症:腹大坚满,脘腹绷紧,外坚内痛。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或有面目皮肤发黄。舌质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弦数。
2、治法: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四、肝脾血瘀
1、主症:腹大坚满,脉络怒张,胁腹刺痛。面色黯黑,面颈胸有血痣,手掌赤痕。舌质紫红或有瘀斑,脉细涩或芤。
2、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五、脾肾阳虚
1、主症:腹大胀满,早宽暮急。面色萎黄或?白,脘闷纳呆,神倦怯寒,下肢浮肿,小便短少。舌淡胖,脉沉弦无力。
2、治法: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中医用药
1、舟车丸:行气利水,主治鼓胀,湿热蕴结。每次3,每日1次。
2、水蓬膏:活血化瘀,消胀利水,主治鼓胀,肝脾血瘀。温热软化贴腹部,每日1次。
3、鳖甲煎丸: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主治鼓胀,肝脾血瘀。每次5,每日2次。
4、十枣丸:攻逐水饮,主治鼓胀,湿热蕴结。每次3,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