嘈杂是指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莫可名状,时作时止的病证。可单独出现,又常与胃痛、吞酸并见。
嘈杂是指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莫可名状,时作时止的病证。可单独出现,又常与胃痛、吞酸并见。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本证始于《丹溪心法·嘈杂》,其日:“嘈杂是痰因火动,治痰为先。”又说:“食郁有热”。《景岳全书·嘈杂》:
“嘈杂一症,或作或止,其为病也,则腹中空空,若无一物,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而胸腩懊恢,莫可名状,或得食而暂止,或食已而复嘈,或兼恶心,而渐见胃脘作痛。”其病证常有胃热、胃虚之不同。
胃热 胃热内盛,火甚则灼及胃中经络气血,表现为嘈杂不已。
肝郁 肝郁则气滞,气滞则气血不行,停留于胃中,则嘈杂难受;若久郁化火,灼伤经脉,则亦表现为胃中嘈杂灼痛。
胃虚 胃虚则无谷以荣,经脉空虚,则胃中经脉无力濡养无以消化食物,故虚而嘈杂。
血虚 血虚则胃中经脉失于濡养,干枯而嘈杂。
血虚型嘈杂证候表现:嘈杂而兼面白唇淡,头晕心悸,失眠多梦,舌质淡,脉细弱
治则治法:益气养血和中
处方:归脾汤。
胃热型嘈杂治疗方法:温胆汤加味。
证候表现:嘈杂而兼恶心吞酸,口渴喜冷,口臭心烦,脘闷痰多,多食易饥,或似饥非饥,舌质红,苔黄干,脉滑数
治则治法:清热化痰和中
方用:温胆汤加味
胃虚型嘈杂治疗方法:四君子汤加味。
证候表现:嘈杂时作时止,口淡无味,食后脘胀,体倦乏力,不思饮食,舌质淡,脉虚
治则治法:健脾益胃和中
方用:四君子汤加味
1、胃热蕴结
主证:嘈杂而兼见口渴喜冷,口臭心烦,嘈杂似饥,苔黄,脉弦而数。
治法:和中清热。
2、肝郁化火
主证:胃脘嘈杂似饥,脘中有火灼样感,胸闷脘痞,两胁苦满,吞酸嗳气,口苦,咽干,舌苔薄黄,脉弦细数。
治法:解郁清火。
3、脾胃虚弱
主证:嘈杂而兼见口淡无味,纳谷不香,食后脘胀,全身倦怠无力,头昏,舌淡脉虚。
治法:健脾和胃。
4、血虚失濡
主证:嘈杂而兼见面色黄白,唇淡,心悸头晕,脘中虚而嘈杂不已,常于夜间醒来脘中嘈杂较甚,患者常有贫血面容,舌淡,脉细。
治法:补益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