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病

念珠菌病(candidiasis)是由念珠菌属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皮肤、粘膜或内脏器官的真菌病。多数的念珠病可能是内源性引起的。

  • 别名:

    假丝酵母病

  • 英文名:

    nianzhujunbing

  • 发病部位:

    皮肤 口腔 外阴 消化道 上呼吸道

  • 就诊科室:

    感染科

  • 症状:

    鹅口疮,丘疹,长期发热,腹泻,便血,呕吐,吞咽困难,无色胶冻样痰,尿急,肉芽肿改变,尿痛,胸骨下疼痛

  • 多发人群:

    儿童

  • 治疗手段:

    药物康复疗法

  • 并发疾病:

  • 是否遗传:

  • 是否传染:

病理知识

疾病详情

定义


临床表现

1.黏膜念珠菌病

(1)口腔念珠菌病:包括鹅口疮、慢性念珠菌性舌炎、念珠菌性唇炎、念珠菌性口角炎等。鹅口疮是由念珠菌芽孢和菌丝组成的乳白色薄膜附着在口腔黏膜上,严重时可蔓延到气管或食管,有时并发口角炎。白膜损害界限清楚,擦去此膜会留下鲜红的基底。成人的鹅口疮,特别是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下,往往是消化道念珠菌病的局部表现或播散性念珠菌病的早期征象,应予重视(图1)。

(2)生殖器念珠菌病:包括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和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前者临床表现类似鹅口疮,可有乳白色薄膜附着在阴道黏膜上,有白色或黄色凝乳状渗出物,由于分泌物刺激,可引起黏膜红肿、糜烂,白带增多,自觉瘙痒。后者阴茎包皮轻度潮红,干燥光滑,包皮内及龟头冠状沟处有白色乳酪样斑片(图2)。

图1 念珠菌性舌炎

图2 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

2.皮肤念珠菌病

(1)念珠菌性间擦疹:念珠菌感染皮肤间擦部位,如腋窝、乳房下、脐窝、腹股沟、肛门、会阴等处,引起局部红斑糜烂损害。损害特点为界限清楚的红斑,表面糜烂,其外周有散在的米粒大的丘疹,上覆细小鳞屑害、中央可有水疱、脓疱,有时可呈干燥脱屑。多见于婴儿和肥胖多汗者以及糖尿病或慢性酗酒者。此外,念珠菌性指(趾)间擦烂红斑多见于皮肤长期浸泡于水中的患者,发病部位以3~4指间最为常见。

(2)念珠菌性甲沟炎及甲床炎:是由念珠菌侵犯甲沟及甲床引起的局限性炎症。甲沟红肿但很少化脓,指(趾)甲变厚,呈淡褐色。

(3)念珠菌性须疮:又名念珠菌性须部毛囊炎。成年患者须部发生硬肿块及小结节,有毛囊性小脓疱,胡须不易拔除。

(4)丘疹型皮肤念珠菌病:多见于肥胖儿童的颈、背部及成人的会阴部,尤其以夏季多见。

(5)婴儿泛发性念珠菌病:又名乳儿寄生性红斑或乳儿酵母性红斑。

(6)念珠菌性肉芽肿:为白念珠菌感染皮肤引起病变处组织增生、结节、溃疡或肉芽肿形成。

(7)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chronic mucocutaneus can-didiasis,CMCC):目前已证实为一种遗传免疫缺陷性疾病其特点为幼年发病,慢性经过,易于复发。可侵犯口腔黏膜,皮肤、黏膜及深部组织发生肉芽肿。一般不侵犯内脏部分患者伴多种内分泌异常,如甲状旁腺或肾上腺功能障碍及成人胸腺瘤患者,还可伴有外胚叶发育异常。皮损特点为:初起红斑为疣状增生,而后逐渐隆起,表面结痂形成结节,高出皮面可达1~3cm,类似皮角。去痂后基底潮红为疣状糜烂面,痂内有大量菌丝和芽孢(图3)。

图3 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

3.系统性念珠菌病:为念珠菌侵犯内脏所致。主要有以下临床类型:

(1)支气管、肺念珠菌病:本病大多数为继发感染,可从口腔直接蔓延或通过血行传播,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或类似肺结核的空洞形成。

(2)消化道念珠菌病:主要表现为念珠菌性食管炎及肠炎。

(3)泌尿道念珠菌病:念珠菌侵犯膀胱或肾,常发生肾盂肾炎或膀胱炎,多为尿道插管引起,很少波及肾。肾感染多为继发性,通过血行播散引起,肾皮质和髓质可发生脓肿,严重时可影响肾功能。患者可有尿急、尿频、蛋白尿、血尿等。尿内可有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

(4)念珠菌败血症:本病是念珠菌经肠道、肺或某器官病灶,甚至皮肤局限病灶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血行播散,并引起一个或多个脏器的血行播散性脓肿灶,以肾和心内膜损害为多。

(5)念珠菌性心内膜炎:常见于瓣膜病、药瘾、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及长期静脉保留导管的患者。临床表现类似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有发热、贫血、心脏杂音、脾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症状。

(6)念珠菌性脑膜炎:儿童及衰弱的患者多见,近年来有增加趋势。临床症状有脑膜刺激征,但视乳头水肿及颅压增高现象不明显,脑脊液细胞计数不高,蛋白增高,糖降低或正常。除脑膜炎外,可发生脑脓肿、脑血栓,脑实质可发生结节软化、坏死。

此外,念珠菌还可引起关节炎、骨髓炎及内眼炎等。


实验室检查


诊断

1.皮肤黏膜念珠菌病 根据临床特点、刮片镜检阳性、培养证实为致病性念珠菌,诊断容易。

2.肺念珠菌病 在临床上须注意以下几点:

(1)原有肺部疾患经过抗生素或抗结核治疗无效,病情继续恶化,结核分枝杆菌又多次未查到者,要考虑并发此病的可能性。尤其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患者,更要想到此病。

(2)体温持续不退,或退后又复升,或一般情况恶化者,有人认为体温变化是继发性肺念珠菌病的第一信号。

(3)结合X线改变,侵犯两肺或更多肺叶,病灶变动较多,一般不波及肺尖。

(4)大多数患者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减少。

3.念珠菌肠炎 腹泻时间长,全身状态并不衰弱,粪便多次检查无寄生虫及致病细菌生长,而有白念珠菌或其他念珠菌生长。用抗生素治疗症状反而加重,抗真菌治疗显效。

4.念珠菌败血症 在无临床表现又无污染的情况下,血培养阳性,特别是在静脉补液期间,如反复检查呈阳性,且出现可疑症状时,应考虑念珠菌败血症。由于念珠菌容易侵犯肾,在无尿道插管情况下尿检查阳性,表示念珠菌来自血液循环,其意义并不亚于血培养阳性,因为后者阳性持续时间短。

5.脑脊液中如查到念珠菌,可以确诊为念珠菌性脑膜炎。

总之,念珠菌病的诊断一定要查菌阳性,结合原发病、用药史,以及最近出现的症状、体征和化验检查方可确定。由于内脏念珠菌病无特征性,即使一次真菌培养为阳性,还不能够诊断为念珠菌病,必须反复进行真菌学检查。如直接镜检发现大量假菌丝和成群的芽孢,多次或多途径培养为同一菌种,并结合临床表现方可确诊。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首页 我找医生 就医服务 消息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