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球菌性败血症

脑膜炎球菌性败血症以斑块、丘疹群发的皮损病灶为典型病理特征,同时还有机体高热、免疫力下降的体格表现,组织病理学检查中可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涂片可检测出化脓性球菌,治疗以抗生素治疗为主辅以消炎止痛。

  • 别名:

    脑膜炎球菌血症

  • 英文名:

    naomoyanqiujunxingbaixuezheng

  • 发病部位:

    全身

  •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 症状:

    斑疹 丘疹 发热 休克

  • 多发人群:

    成人

  •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 并发疾病:

  • 是否遗传:

  • 是否传染:

病理知识

疾病详情

概述

别名:脑膜炎球菌性败血症部位:皮肤,全身,其他科室:血液科,内科 症状:发热 斑疹 丘疹 菌血症 坏死性筋膜炎 前囟饱满 呼吸不规则 炎性损害 脑脓肿 迁移性脓肿 鉴别诊断: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并发症:普通型败血症期约10%患者于发病后2天左右,唇周或其他部位可出现单纯疱疹。

本病为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败血症皮肤表现以瘀斑为主,具有诊断价值。

发病原因

引起本病的脑膜炎双球菌属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阴性主要寄居在鼻咽部通常由患者或带菌者的飞沫传染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流行季节成人也可发病冬春两季为好发季节

发病机制

脑膜炎双球菌侵入血循环引起败血症皮肤表现以瘀斑为主 ,病理表现为血管内皮损害血管壁有炎症坏死和血栓形成同时有血管周围出血并有皮肤皮下黏膜及浆膜等局灶性出血

病状体征

由于脑膜炎球菌败血症有各种类型故其皮损表现也有多样

1.普通型败血症期 皮疹可见于70%左右的病人病后不久即出现主要为瘀点和瘀斑见于全身皮肤和黏膜大小为 1mm ~1cm瘀点瘀斑出现前偶可见全身性玫瑰色斑丘疹病情重者瘀点瘀斑可迅速扩大且因血栓形成发生皮肤大片坏死此外尚可见到疱疹脓疱约10%患者于发病后2天左右唇周或其他部位可出现单纯疱疹

2.暴发型败血症 常于短期(12h)内出现遍及全身的广泛瘀点瘀斑并迅速扩大融合成大片皮下出血或继以坏死

3.慢性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 发热后常成批出现皮疹以红色斑丘疹最为常见瘀点皮下出血脓疱亦可见到有时可见结节红斑样皮疹中心可有出血皮疹多见于四肢发热消退后皮疹亦退去从患者脑脊液或血液中培养出脑膜炎双球菌诊断立即可成立在早期瘀斑损害中取血涂片检查可获得阳性结果


组织病理

1、败血症期主要病变为血管内皮损害血管壁有炎症坏死和血栓形成同时有血管周围出血并有皮肤皮下黏膜及浆膜等局灶性出血。

2、 暴发型在皮肤血管内皮细胞内及腔内均可发现大量革兰氏阴性双球菌皮肤内脏血管损害更为严重而广泛有内皮细胞破坏和脱落血管内有纤维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组成的血栓

3、慢性期可见到血管周围较多淋巴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较少在瘀点区除出血外可见较多的中性粒细胞


用药建议

治疗用药

(一)治疗

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治疗可采用青霉素或氯霉素头孢曲松或头孢呋辛此外尚需注意酸碱平衡及预防电解质紊乱

(二)预后

暴发型败血症 常于短期(12h)内出现遍及全身的广泛瘀点瘀斑并迅速扩大融合成大片皮下出血或继以坏死慢性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发热消退后皮疹亦退去


患者指导

预防保健

1.流行期间做好宣传工作注意搞好个人环境卫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隔离注射流脑菌苗也可药物预防

2.注意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抵抗力

3.保持皮肤机能的完整性对于皮肤病尤其是瘙痒性皮肤病应及时进行合理治疗防治皮肤损伤避免搔抓及皮肤摩擦等刺激

4.衣帽毛巾面盆等禁止公用防止接触传染对患者适当进行隔离患者所用敷料及接触物要严格消毒或焚毁在患病期间除应用药液清洗皮损外禁止用自来水洗涤患部以防扩延

5.发病时应禁饮酒或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厚味食物


首页 我找医生 就医服务 消息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