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 ,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别名:

  • 英文名:

    liuxingxingganmao

  • 发病部位:

    上呼吸道

  •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 症状:

    高热,发热,咳嗽,咳痰,腹痛,头痛,畏寒,头晕,腹胀,

  • 多发人群:

    儿童 老年 中年 青年

  • 治疗手段:

    药物康复疗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

  • 并发疾病:

    咳嗽 咽炎 鼻炎

  • 是否遗传:

  • 是否传染:

病理知识

疾病详情

定义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高热、头痛、乏力、眼结膜炎和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明显,而呼吸道卡他症状轻微。主要通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发病有季节性,北方常发生在冬季,而南方多发生在冬夏两季,由于变异率高,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在全世界包括中国已引起多次爆发流行,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

病原体

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为RNA病毒.病毒表面有一层脂质包膜,膜上有糖蛋白突起,由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构成。根据核蛋白抗原性不同,可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再根据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抗原性的差异,甲型流感病毒又可分为不同亚型。抗原变异是流感病毒独特和最显著的特征。甲型流感病毒极易发生变异,主要是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的变异。甲型流感病毒H有15种,N有9种。根据抗原变异的大小,人体的原免疫力对变异了的新病毒可完全无效或部分无效,从而引起流感流行。乙型流感病毒也易发生变异,丙型流感病毒一般不发生变异。甲型流感病毒常引起大流行,病情较重;乙型和丙型引起流行和散发,病情相对较轻。由于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化较快,人类无法获得持久的免疫力。流感大流行时无明显季节性,散发流行以冬春季较多。患者以小儿与青年较多见。


发病机制和病理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中的病毒颗粒人-人传播。流感病毒侵入呼吸道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内进行复制,凭借神经氨酸酶的作用从细胞释放,再侵入其他柱状上皮细胞引起变性、坏死与脱落。并发肺炎时可有肺充血、水肿,肺泡内含有纤维蛋白和渗出液,呈现支气管肺炎改变。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

2.病毒分离鼻咽分泌物或口腔含漱液分离出流感病毒。

3.血清学检查疾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由4倍或以上升高,有助于回顾性诊断。

4.患者呼吸道上皮细胞查流感病毒抗原阳性。标本经敏感细胞过夜增殖1代后查流感病毒抗原阳性。快速鼻咽分泌物病毒PCR检查有助于其早期诊断。

治疗

流行性感冒的治疗要点包括:

1.隔离。

2.对疑似和确诊患者应进行隔离。

3.对症治疗可应用解热药、缓解鼻黏膜出血药、止咳祛痰药等。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因为此类药物与流感的肝和神经系统并发症(Reye综合征)相关,偶可致死。

4.抗流感病毒治疗现有抗流感病毒药物有两类:即离子通道M2阻滞剂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其中M2阻滞剂只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治疗患者中约有30%可分离到耐药毒株,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甲、乙型流感病毒均有很好作用,耐药发生率低。

(1)离子通道M2阻滞剂:包括金刚烷胺(amantadine)和金刚乙胺(rimantadine)。

1)用法和剂量:见表1。

2)不良反应: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副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包括神经质、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轻微头痛等,其中金刚烷胺较金刚乙胺的发生率高。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和呕吐,这些副作用一般较轻,停药后大多可迅速消失。

3)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剂量调整:金刚烷胺的剂量在肌酐清除率≤50ml/min时酌情减少,并密切观察其副反应,必要时可停药,血液透析对金刚烷胺清除的影响不大。肌酐清除率<10ml/min时金刚乙胺推荐减为100mg/d。

表1 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用法和剂量

(2)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目前有2个品种,即奥司他韦(oseltamivir)和扎那米韦(zanamivir)。我国目前只有奥司他韦被批准临床使用。

1)用法和剂量:奥司他韦:成人75mg,每天2次,连服5天,应在症状出现2天内开始用药。儿童用法见表2,1岁以内不推荐使用。扎那米韦:6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剂量均为每次吸入10mg,每天2次,连用5天,应在症状出现2天内开始用药。6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作用。

2)不良反应:奥司他韦不良反应少,一般为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也有腹痛、头痛、头晕、失眠、咳嗽、乏力等不良反应的报道。扎那米韦吸入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恶心、咽部不适、眩晕、鼻衄等。个别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使用后可出现支气管痉挛和肺功能恶化。

3)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无需调整扎那米韦的吸入剂量。对肌酐清除率<30ml/min的患者,奥司他韦减量至75mg,每天1次。

表2 儿童奥司他韦用量(mg)

5.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注意休息、多饮水、增加营养,给予易于消化的饮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密切观察、监测并预防并发症。呼吸衰竭时给予呼吸支持治疗。在有继发细菌感染时及时使用抗生素。


预后

与病毒毒力、自身免疫状况有关。年老体弱者易患肺炎而病死率较高。单纯型流感预后较好。

处置建议

病情评估/分型

重症流感:神志改变、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加快、少尿、严重腹泻、呕吐、低血压、低氧血症、胸片多发浸润影、CK等酶增高、出现脏器功能衰竭等

转诊/住院

对于妊娠中晚期,基础疾病明显加重,符合重症流感标准,伴有器官功能障碍患者需要住院治疗

非药物治疗

用药建议

抗流感病毒药物对症治疗抗菌药物

检查建议

常规检查

血常规



确诊检查

病原学相关检查,包括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抗体测定,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培养

并发症检查

血生化、影像学检查

患者指导

危险因素控制

加强个人卫生宣传教育,注意隔离防护,洗手,避免飞沫传播

预防

诊断依据

诊断依据

1. 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实时RT-PCR和RT-PCR方法)

2. 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阳性(可采用免疫荧光法和胶体金法),需结 合流行病学史进行综合判断

3. 流感病毒分离培养阳性

4. 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首页 我找医生 就医服务 消息 个人中心